青光眼是全球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,若不及时干预,其致盲率较高。守护光明,从“早发现、早治疗”开始,别让视力在不知不觉中流逝。
目前,公众对青光眼的认知程度仍远低于近视、白内障等常见眼病,许多患者也对这一疾病存在诸多疑问。
为此,下面整理了若干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问题,集中为大家做出解答,希望能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青光眼。

问:什么是青光眼?
答:青光眼是眼睛内的房水(眼睛的营养液)生成过多或循环流通受阻,房水在眼内堆积过多,导致眼睛内的压力升高,即眼压升高,视神经受到压迫、损坏,进而导致视力下降的一种疾病。
眼压是青光眼最重要的危险因素。控制眼压到安全范围是青光眼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。
问:青光眼能治得好吗?
答:青光眼一旦引起视神经和视功能的损害,一般是不可逆的,但是通过积极的治疗,可以控制病情,维持视功能。早期发现、及早干预、定期随访,可以将青光眼的危害尽可能降低。青光眼可防、可控、不可怕,但不管不顾可能导致不可逆盲。
问:青光眼一定要做手术吗?我不想手术,可不可以一直用药?
答:青光眼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、激光及手术。《中国青光眼指南(2020版)》是我国目前临床实践中所遵循的指导文件,医生需在指南框架下,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个人意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。在疾病管理过程中,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至关重要。
例如,若根据病情建议手术,但患者存在顾虑、希望继续药物治疗,则应及时与主诊医生深入沟通,评估药物是否仍能有效控制病情。如果经过多联药物治疗后,眼压仍未能降至安全范围,则需考虑通过手术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。总之,只有医患共同努力,才能有效降低青光眼对视功能的威胁,保护视力健康。
问:我得了青光眼,医生给我做了白内障手术,没想到眼压也正常了,为什么?
答:《中国青光眼指南(2020版)》指出,对于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首选白内障手术。这是因为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证实了白内障手术可以显著增宽房角。
也就是说,白内障手术通过扩大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——前房角,从而促进房水引流、降低眼压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术后眼压正常便可高枕无忧。对于青光眼患者而言,手术本身并非一劳永逸的方案,他们仍需接受长期、定期的随访。若眼压控制不理想,需联合使用降眼压药物;如果药物治疗效果仍不佳,则需考虑其他抗青光眼手术。
问:我用药后眼压正常了,是不是可以停药了?
答:第一,眼压的正常值不等于安全眼压或者目标眼压。
目标眼压是医生根据每个患者具体青光眼类型、病情设定的,在随访中还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调整。总之,目标眼压是个性化的,不是降到21毫米汞柱以下就“万事大吉”了。
第二,自以为“安全”就停药不可取。
用药后眼压如果可以控制在目标眼压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。不过,这是降眼压药物的功劳,停了药,眼压还是会重新高起来的,并且眼压“大起大落”叠加高眼压,更加重了青光眼的神经损害。很多时候,视功能就是在患者一次次的自以为“安全”的停药后显著变差的。
中卫爱尔眼科医院提醒:青光眼的治疗和随访一样都要坚持,有困惑或者遇到难题时,比如孕产妇不知道如何用药,出差在外买不到药,用药后出现眼红、眼痒不适等,要及时和医生沟通,获得解决方案。
评论 0